第 一,就是艾灸的時間過長,或者使用艾灸的時候,補瀉的時候瀉法太過,可能會使整個人感到疲倦。艾灸的瀉法有很多種類型,掌握不好,出現偏差。不過不要緊,這種情況下及時停止艾灸,就會明顯改善癥狀,應該注意休息。第 二是患者不適合艾灸,一部分人的體質對于艾灸來說比較敏感,這種情況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艾灸...
2023-07
艾灸養生的第 一點好處是可以出汗排毒,頭部會有汗珠滲出,乃至滿頭大汗,全身毛孔開放,皮膚汗腺的分泌物排泄,促進皮膚毒素的排出,改進了皮膚的養分,促進了皮膚的推陳出新。艾灸養生的第 二點好處就是還可以調和人們的氣血。中醫上認為人們之所以能夠生龍活虎的,是絕 對離不開血氣這兩樣東西的。如果說寒邪入侵身體的話...
2023-07
陰交;腎虛加腎俞、太溪;肝陽上亢加陽輔、太溪、太沖;痰濁加中脘、豐隆、足三里;瘀血加血海、三陰交、行間。灸法:①用艾炷著膚灸(非瘢痕灸),寒性、虛證頭痛,每次選3~5穴,每穴灸3~5壯,每日灸1次。頭部穴位用小艾炷。②用艾炷隔附片(或姜片,或艾葉)灸,寒性、虛證頭痛,每次選3~5穴,每穴灸5~10壯,每...
2023-05
配穴方一主穴:阿是穴、百會、太陽、上星、列缺、合谷。配穴:前頭痛加印堂、陽白,頭頂痛加百會、四神聰、太沖、涌泉,后頭痛加風池、昆侖。灸法:①用艾條溫和灸,每次選用6~8個穴位,每穴灸5~10分鐘,偏寒、虛者可灸20分鐘。每日灸1次,5次為1個療程。②用艾炷隔物灸(凡附片、生姜片、蔥白餅等均可選用),每穴灸3~5壯或5~···...
2023-05
內傷頭痛:起病緩慢,時發時止,纏綿難愈。主要有以下六型:①肝陽(火)頭痛,癥見頭痛眩暈,心煩易怒,面紅目赤,口苦舌紅,苔薄黃,脈弦有力。②痰濁頭痛,癥見頭痛昏蒙,胸脘滿悶,嘔惡酸濁,苔白膩,脈滑或弦滑。③腎虛頭痛,癥見頭痛且空,腰膝酸軟,遺精帶下,耳鳴眩暈,苔少,脈細或沉弱。④瘀血頭痛,癥見頭痛日久,痛處固定...
2023-05
風濕頭痛,癥見頭痛而沉重,如遇陰雨天氣時尤甚,或伴有肢體困重疼痛,腰膝酸脹,有下墜之感,納呆嘔惡,苔白膩,脈濡緩。不過皆以頭痛為主,其他伴隨癥狀一般較輕。...
2023-05
【癥狀】急性頭痛多為外感,慢性頭痛多為內傷。 外感頭痛:起病較急,常伴有惡寒、發熱、鼻塞、流涕等表證。主要有以下三型:①風寒頭痛,癥見頭痛時作,遇寒則甚,痛走項背,惡風畏寒,口不渴,鼻塞,苔薄白,脈浮緊。②風熱頭痛,癥見頭痛且漲伴眩暈,甚則如坐舟中,面目紅赤,發熱惡風,自汗,或尿短赤、便結,...
2023-05
【病因】 致因雖多,無非外感(六淫)和內傷(七情)所致。傷于風者,上先受之。高巔頂之上,唯風可到。所以外感頭痛,以風邪為多。因“風為百病之長”,為病每多兼夾,故又有風寒頭痛、風熱頭痛、風濕頭痛之分。內傷頭痛多因七情內傷,臟腑失調,氣血不足所致,故又有肝火頭痛、氣滯血瘀頭痛;或陰陽氣血各有偏虛而引起血...
2023-05
里內庭 位于足底第2、3趾夾縫中,與內庭穴相對處。功用:疏經通絡,息風止痙。主治:小兒驚風、癲疴、食積、急性胃痛、五趾麻、疼痛等。灸法:艾條灸5~10分鐘。...
2023-04
八風 位于足背各趾縫間的縫紋端赤白肉際處,每足4個穴位,共8個穴位。功用:清熱消腫,散風通絡。主治:足跗腫痛、無力、頭痛、牙痛、瘧疾、月經不調、足趾青紫、腳氣、足背紅腫、末梢神經炎、毒蛇咬傷等。灸法:艾條灸5~10分鐘。...
2023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