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病因】 致因雖多,無非外感(六淫)和內傷(七情)所致。傷于風者,上先受之。高巔頂之上,唯風可到。所以外感頭痛,以風邪為多。因“風為百病之長”,為病每多兼夾,故又有風寒頭痛、風熱頭痛、風濕頭痛之分。內傷頭痛多因七情內傷,臟腑失調,氣血不足所致,故又有肝火頭痛、氣滯血瘀頭痛;或陰陽氣血各有偏虛而引起血...
2023-05
女膝 位于足后跟正中線赤白肉際,當跟腱附著部下緣處。功用:寧神定驚,息風止痙。主治:驚悸、癲狂、牙痛、牙齦炎、齒槽膿腫、吐瀉轉筋、氣逆等。灸法:艾炷灸5~7壯,艾條灸10~15分鐘。...
2023-04
血壓點 位于第6頸椎棘下(崇骨)旁開2寸處。功用:調血活血,調節血壓。主治:高血壓、低血壓、落枕、頭項強痛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...
2023-04
百勞 位于大椎穴上2寸,旁開1寸處。功用:清肺化痰。主治:瘰疬、頸腫、咳嗽、哮喘、肺結核、項背強痛、支氣管炎、咳喘、骨蒸潮熱、自汗、盜汗、百日咳、落枕、頸肌痙攣、頸部扭傷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壯,艾條灸5~10分鐘。...
2023-04
牽正 位于耳垂中點前0.5~1寸處。功用:散風通絡,安神止痛。主治:面癱、口腔潰瘍、下牙痛、口臭、腮腺炎等。灸法:艾條灸5~10分鐘。...
2023-04
承漿(交會穴)位于下嘴唇之下,唇間正中凹陷中(圖28)功用:清熱散風,開竅醒神。主治:下牙痛、齦腫、口噤不開、口瘡。面腫、口眼喝斜、中風昏迷、休克、驚風癲癇、癔癥、口腔潰瘍、半身不遂、糖尿病、疝氣、頭項強痛、小便赤黃、面神經麻痹、流涎癥、癲狂、口唇部疾病、口唇皸裂等。灸法:艾炷灸3~5...
2023-04
建里 位于肚臍中心上3寸處(圖28)。功用:和中理氣,消積化滯。主治:胃脘痛、呃逆、嘔吐、腹脹痛、水腫、消化不良、腹膜炎、腹膜痙攣、腸鳴、泄瀉、消化性潰瘍、慢性胃炎等。灸法:艾炷灸5~7壯,艾條灸10~15分鐘。...
2023-04
下脘(交會穴)位于肚臍中心上2寸處(圖28)。功用:和中理氣,消積化滯。主治:胃脘痛、嘔吐、腸鳴、腹脹、腹痛、痞塊、消化不良、胃擴張、胃痙攣、慢性胃炎、慢性腸炎、呃逆、痢疾、完谷不化、消化性潰瘍、胃下垂、胃扭轉、賁門痙攣、食管癌、急性胰腺炎等。灸法:艾炷灸5~7壯,艾條灸10~15分鐘。孕婦禁灸。...
2023-04
一、微酸土1、黃芪、土質稍酸為好。2、人參,耐寒,喜冷涼,適宜20—25度;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。3、川芎,溫和,濕潤,中性或微酸性砂質。4、白術,中性或微酸性砂質。5、百合,中性或微酸性砂質。6、貝母,中性或微酸性砂質。7、金櫻子,中性或微酸性砂質。二、鹽堿地1、射干,中性,酸性,堿性均可。2、白術,在酸性紅壤...
2022-10
(圖片來源于網絡)飲片系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.根據辨證施治及調劑、制劑的需要,對藥材進行加工飽制后具有形狀、規格的制成品,現代成藥工業發達.盡管古老的湯劑因能休現中醫辨證施治、隨證加減的特色。仍然與成藥共存,但現代杜會崇尚簡便、快捷.飲片與成藥用討之比已從建國初期的7:3下降到現在的3: 7.為了服務于現...
2022-10